渗出性多形红斑

渗出性多形红斑

概述:渗出性多形红斑(erythema multiforme exudativum)又名多形红斑(erythema multiforme),重症称史-约综合征,是一种原因尚不明了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。临床特点为多形性皮疹,对称性好发于手足背、前臂及小腿等部位,多见于春秋季节。
    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“雁疮”、“猫眼疮”相类似。如《诸病源候论》雁疮候记载:“雁疮者,其状生于体上,如湿癣疬疡,多著四肢及遍身,其疮大而热疼痛,得此疮者,常在春秋二月八月雁来时,则发。雁去时便瘥,故以为名”。又如《医宗金鉴·外科心法》猫眼疮记载“初起形如猫眼,光彩闪烁,无脓无血,但疼痒不常,久则近胫”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流行病学不明了,多见于春秋季节,女性较多。

病因

病因:尚不完全明了。本病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目前认为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。即可能是皮肤小血管对某些致敏物质引起的变态反应。其变应原可能为细菌、病毒、真菌、原虫、支原体或某些药物如磺胺类、水杨酸类,青霉素、砷剂等。也可由于腐败食品鱼虾等,其他如X线照射、月经紊乱,妊娠等也可伴发。另外还与物理因素如寒冷和气候变化有关。中医认为本病原因血热或脾虚湿盛、复感风热或风寒之邪以致营卫不和,气血凝滞郁于肤;或因饮食失常,食入禁忌而诱发。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临床特点为多见于春秋季节,对称性好发于手足背,前臂及小腿等部位的多形性皮疹。是急性炎症性皮肤病。
    1.皮疹呈多形性:开始多为红斑,以后可出现风疹块丘疹、结节或水疱、紫癜等。红斑大小约如扁豆或指盖,颜色鲜红、中心暗红或紫红,可相互融合。有些红斑中心可消退形成环状,或出现重叠水疱,形如虹膜,称彩虹状红斑,为本病特征性损害(图1,2)。水疱也有呈现出血性内容者,如血性皮损数多时,则称为出血性多形红斑。
    2.常对称发生于指缘、手掌,其次为前臂、足背、小腿、颜面、颈部、颈旁,严重者也可见于黏膜。
    3.发病急剧,急性经过。发病前又有四肢倦怠、头痛、食欲不振、关节痛、微热等轻微前驱症状;经过约2~4周,愈后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,
    4.多见于青年、女性较多,春秋季发。
    5.自觉痒痛。
    中医辨证分析:中医认为本病系因血热或脾虚湿盛、复感风热或风寒之邪以致营卫不和、气血凝滞、郁于肌肤;或因饮食失节、食入禁忌而诱发。
    血热型:症见发热,咽痛口干,关节疼,局部灼痛,大便干,小便黄。舌质红,苔白或微黄。脉弦滑或微数。辩证属于血分蕴热、外感风邪。
    寒湿型:皮疹色暗,遇冷加重。手足发凉,肢体沉重,大便溏,小便清长。舌质淡苔白。脉沉细或缓。辩证属于脾虚湿盛,外感风寒。

并发症

并发症:可以并发感染。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实验室检查,白细胞轻度增多,多数病例嗜酸性粒细胞增加,血沉加快,也可出现蛋白尿。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组织病理:有各种各样的组织象变化,主要有三种类型改变:① 表皮型: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出现程度不同的坏死,严重者基底细胞液化变性,真表皮分离,其上方表面大片坏死。本型见于靶形损害和重症多形红斑。②真皮型:真皮乳头水肿,表皮下水疱形成,真皮上部血管周围浸润,以单一核细胞为主,杂有嗜酸性粒细胞。本型见于斑疹、丘疹性损害。③真皮表皮混合型:常见,沿真皮表皮边缘及表浅血管的周围有一单核细胞浸润,伴基底细胞液化变性,形成表皮下水疱,部分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坏死,细胞内水肿及海绵形成,真皮上部常有红细胞外渗。

诊断

诊断:
    1.皮疹呈多形性,开始多为红斑,以后可出现风疹块,丘疹、结节或水疱、紫癜等。红斑大小约如扁豆或指盖,颜色鲜红、中心暗红或紫红,可相互融合。
    2.常对称发生于指缘、手掌,其次为前臂足背、小腿、颜面、颈部、颈旁,严重者也可见于黏膜。
    3.发病急剧,急性经过。发病前又有四肢倦怠、头痛、食欲不振、关节痛、微热等轻微前驱症状;经过约2~4周,愈后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,
    4.多见于青年、女性较多,春秋季发。
    5.自觉痒痛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
    1.冻疮  多见于冬季及皮肤露出部位,不见于黏膜。有瘙痒,遇热尤甚,局部水肿浸润,并有静脉淤血。
    2.疱疹样皮炎  虽系多形性皮疹,但多呈环状或半环状排列。慢性经过,易于复发。瘙痒剧烈。多见躯干、四肢。血液及水疱内嗜酸性细胞显著增多,碘化钾试验阳性。组织病理可见表皮下张力性大疱,内含中性及嗜酸性粒细胞。
    3.荨麻疹  发疹无定处,发生及消退迅速。皮疹为单一风团,一般无水疱,自觉剧痒。
    4.药疹(多形红斑型)  有服药史,停药后经适当处理即愈,与季节无关,无一定好发部位。

治疗

治疗:
    1.全身治疗
    (1)追寻病原、停用致敏药物,并给以相应治疗。多进富含有维生素水果、新鲜蔬菜,限制动物蛋白及刺激性食物,保持大便通畅。
    (2)轻症患者可内服抗组胺剂、钙剂及维生素C或10%硫代硫酸钠10ml静脉注射,每天1次。便秘者,可给盐类泻剂如硫酸镁。发病若与HSV有关者,可用阿昔洛韦(无环鸟苷)有较好作用。重者可用皮质类固醇激素,关节痛时给阿司匹林,水杨酸钠或吲哚美辛(消炎痛)。有病灶或并发感染时,可用抗生素。
    (3)中医治疗:
    ①血热型:法宜清热凉血、散风。方用凉血五根汤加减。白茅根30g,茜草根10g,紫草根10g,菊花10g,生地15g,丹皮10g,大青叶12g,防风10g,车前草15g,薄荷3g,热盛烦渴者加生石膏、竹叶;大便秘结者加大黄;关节痛者加秦艺桑枝、鸡血藤;或用三花子藤方(生槐花、款冬花、地肤子、首乌藤)内服。
    ②寒湿型:法宜健脾除湿,温经散寒。方用当归四物汤加减:茯苓10g,白术10g,陈皮5g,桂枝10g,白芍10g,吴茱萸10g,干姜6g,当归10g,鸡血藤15g。气虚明显者加生芪、党参;关节痛者加秦艽、老鹳草;发生于上肢者加片姜黄;发生于下肢者加木瓜。
    2.局部治疗  原则消炎、收敛、止痒,防止感染。以红斑丘疹为主者选用炉甘石洗剂、皮质激素软膏。对水疱糜烂渗出者可用各种收敛抗菌剂,作局部湿敷或油膏。如3%硼酸水,复方硫酸铜溶液或黄柏地榆水湿敷;复方代马妥油膏或5%紫草,10%生地榆油膏。有口腔黏膜损害时,可用白菊花,金银花泡水含漱,每1天多次。

预后

预后:经过约2~4周,愈后遗留暂时性色素沉着,

预防

预防:多进富含有维生素水果、新鲜蔬菜,限制动物蛋白及刺激性食物,保持大便通畅。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